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重要抓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推进我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释“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与核心要义,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视角来认识和把握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并提升到新的战略性高度,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课程思政建设突出“育人”实效,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构建从培养目标到培养规格再到教学目标的专业思政目标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挖掘每门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重点内容,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思政建设凸显关键字——“全”。如何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怎样稳步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统筹好各类育人力量、育人资源和育人手段,激发全体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体活力;在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师发展、教学质量监控等多方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推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深度结合;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落实,从教材编审到选用,从修订教学大纲到设计课程目标,从教案编写到多媒体课件制作,都要潜移默化式、润物无声般融入思政元素;思政教育也要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教学评价等环节。这样一来,有助于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打造课程思政齐鲁样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他在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传承红色基因也作出了重要指示:“红色文化必须永远高扬,红色基因必须代代相传”。关于经略海洋,习总书记表示建设海洋强国是他的一个信念,“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传统文化优势鲜明,结合新时代特点和山东地域文化特色,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围绕道德教育等内容,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修身、为学、处事、明法、守礼等山东特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我省红色资源丰富,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显著优势是山东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不断追求。因此,要厚植家国情怀、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山东红色故事,将山东大地发生的红色战役、红色事迹、红色人物、红色作品、红色精神等方面内容形成系列读本。我省地大物博、地方特色明显,植根齐鲁大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能搜集到广泛的典型案例。结合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自主创新、海洋强国、粮食安全、精致城市等内容,深入实践调查、全面系统研究、概括提炼经验,能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大量素材。
《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我省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洋文化精髓,有机融入高校课程、写入高校教材、植入大学生文化基因,着力打造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山东品牌。”
选树优秀榜样示范,全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师者,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强大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将带领大家“勇往直前”。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营造浓厚氛围,更要坚持示范引领,加强“以上率下”,通过“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不断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建成国家、省级、高校多层次示范体系,构建“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建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发挥好榜样作用。引导教师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实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和管理各环节,引导教师坚守初心,养成“无思政不课程”的授课自觉,鼓励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以身示范,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其次,搭好课程思政互动平台,推广好有益经验。充分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重大作用,深入研究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规律,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理念、新手段和新途径。利用“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网站、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工具,定期发布省内外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组织开展学术讲座、示范公开课观摩、优秀教案评选、业务能力培训、优秀成果展示等活动,积极开展高质量线上交流。
最后,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程,落实好示范引领。“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全面实施“山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程”,遴选建设1200门左右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400个左右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选树一批首席专家和教学名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辐射作用,宣传好、推广好、应用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成果”“持续设立课程思政研究项目,总结教育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打造省内课程思政教学标杆”。